近年来,承德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严格落实军休人员“两个待遇”,始终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军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不断规范军休工作机制和服务管理模式,政策制度持续完善,服务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军休干部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不断增强。
政策机制更加完善。健全政策制度体系。先后制定完善了《承德市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退休士官荣誉疗养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士官)护理费审批发放的通知》《市直军休干部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补贴暂行办法》等10余个政策性文件、规范性制度,涉及移交安置、服务管理、经费保障待遇落实等多方面,为军休人员安享幸福生活提供制度支撑。打通接收难点。始终把人员接收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优化接收工作流程,密切配合部队做好政策宣传、问题化解、提高接收效率,实现“随退随审、即交即接”总体目标。开展荣誉激励。在全面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军休干部荣誉激励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军休干部迎新会、主题党日、荣誉疗养、庆“八一”慰问表彰、“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等活动,进一步彰显对军休干部的尊重与关怀,激励军休干部继续发挥余热,为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思想政治引领更加深入。推进军休大学建设。提前谋划军休大学筹备建设,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军休科、军休中心、军休所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军休大学建设筹备组,深入开展调研,详细探讨军休大学建设规划、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筹备等情况,争取打造布局科学、功能实用、环境适宜的军休干部暖心工程和精神家园。开展军休功臣荣誉疗养。为进一步提高军休服务管理水平,落实军休干部荣誉疗养待遇,增强军休干部获得感、荣誉感、归属感,适时自上而下、分层分批组织包括战时二等功臣路成林、“全国军休干部先进个人”获得者白传桃等在内的2000余名军休干部参加,通过瞻仰红色遗址、举办红色讲堂等,不断提升广大军休干部幸福指数。同时积极配合承办2024年河北省军休干部荣誉疗养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300名荣立个人二等功(含)及战时三等功以上的军休干部参加。根据军休干部分布和党员数量设立了11个休干党支部,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及时传达上级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确保军休干部全部纳入组织管理,就近就便参加党组织生活,对行动不便的军休干部,利用走访慰问送学上门,沟通思想,掌握动态。截至目前已开展上门送学100余次。
服务保障更加暖心。高标准落实生活待遇。严格执行有关生活待遇的政策标准,将每名军休干部的生活费和各项补贴以及每年的调增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为军休干部提供日常保健、体检、防病、急救护理、健康咨询等多项服务,建立军休干部健康档案,对住院的军休干部坚持每周看望,积极帮助办理入院手续和报销医疗费用等工作。通过开展定期走访、亲情电话慰问等贴心式服务,让军休干部感受亲人般的温暖。改善军休硬件设施条件。聚焦军休干部需求导向,提升晚年生活质量,为军休干部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军休干部生活区加建防雨棚、更换取暖装置、检修水管、进行房屋漏水补装等,切实提升军休干部居住条件。对军休干部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提档升级,累计投资建设资金80余万元重新设计装修荣誉室、阅览室、档案室、会议室、军休干部活动室,在办公楼内通道、大厅等空间打造“党建长廊”和“军休文化长廊”,为军休干部的生活和休养提供更好的条件,营造和谐文明的军休文化氛围,打造现代化的军休阵地。扩大军休养老服务供给。积极搭建社会服务平台,与市级公立医院合作,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开通军休干部就医“绿色通道”、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确保军休干部在门诊就医、危重症救治及健康保健等方面,都能享受到优先诊治、优先检查等特色服务,近年来,已有36名军休干部享受定点专属等优先服务。引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与承德市康养医院合作,为有需求的军休干部提供康复理疗、肢体功能康复、保健按摩等服务,为失能或半失能军休干部提供特护病房,让军休干部们充分享受养老机构的适老化服务。探索“文化养老”模式,联合承德市老年大学,组织开展军休干部文化培训班,开设书法、摄影、舞蹈、声乐、绘画等精品课程,200余名军休干部报名参加,丰富了军休干部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