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承德市社会各界纷纷前往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其中有来自机关单位、学校、公安系统等各界代表通过献花、默哀、参观等形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承德日报记者 张雨樵 张骁 摄
清晨的雾霭还未散尽,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的松柏间已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来自双桥区实验小学的50名少先队员身着白衬衫,胸前的红领巾随风轻扬,他们手捧黄菊,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齐声诵读《少年中国说》。这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教育部门开展的红色基因传承行动现场。透过馆内陈列的一件件文物、史料与图片,少先队员仿佛置身于那个热血沸腾的革命年代,与革命先烈对话,感受他们不屈的斗争精神与根植于内心的红色基因。 “我们年均组织烈士纪念活动800余场次,覆盖人群超过30万人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手指轻轻划过办公桌上摆放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文件。这份凝聚着多方心血的文件,正是该局推动英烈褒扬工作提质增效的缩影。在清明节前夕,他们创新推出的“云祭扫”平台已吸引60万人次在线参与,表达哀思的场景让工作人员动容。 走进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在“军民鱼水情”烈士雕像前,几名企业员工正擦拭着纪念碑上的浮雕。这是该局联合企业发起的红色教育基地行活动现场。“我们为每个来到纪念馆的企业定制了‘重走红色路线’方案。”活动负责人任仲伟介绍,去年共有36家企业参与,他们在烈士事迹陈列馆聆听讲解,在无名烈士墓前重温入党誓词。腾飞职业技术专修学院相关负责人说:“看着我们员工擦拭墓碑时的专注神情,我真切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正在传递。” “我们广泛开展烈士纪念活动,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点,充分利用烈士纪念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与学校、企业联合开展特色国防教育活动,让缅怀先烈、致敬英雄成为社会风尚。”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王伟说,不断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维修改造,建立烈士纪念设施分级保护体系,明确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的公益属性和各级政府保护建设的主体责任,已经实现3170座烈士墓的动态信息化管理。并联合资规局、民政局等部门开展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专项行动,全市烈士纪念设施管护水平进一步提升。 教育系统的深度参与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脉。在承德县三沟初级中学,班主任迟静正在准备“清明节主题研学课”。“我们不仅带学生参观烈士陵园,还会邀请老战士讲述战斗故事。”她展示着手机里录制的采访视频,画面中参加过抗美援朝的93岁老兵白传桃,正为学生们重现战场上的场景。这种沉浸式教学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从遍布城乡的烈士纪念设施到深入人心的国防教育,从云端到线下的祭扫方式,承德市以务实举措构建崇尚英烈时代新风。正如承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和褒扬纪念科负责人所说:“我们要让每座烈士墓都成为活着的精神丰碑,让每位英烈的事迹都化作照亮前路的火炬。”在这片浸透英雄热血的土地上,崇尚英烈的氛围如同滦河之水绵延不绝,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的信念。 来源:承德日报